完成學業(yè)之余,孩子們都愛干啥?相比出門玩耍,眼下有更多人選擇“宅家”刷游戲。
近日,國家新聞出版署發(fā)布《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》,此政策一出臺就獲得家長們的好評。孩子們玩游戲的時間得到了控制,父母更放心了。
但孩子們卻想方設法解除防沉迷系統(tǒng),這給了詐騙分子可乘之機。警方接到了多起“解除防沉迷系統(tǒng)”詐騙的報案。
真實案例
為解防沉迷屢次轉賬
小占迷上一款手機游戲,但因設置了“防沉迷”模式,只能在周五至周日才能玩。為了能在其他時間玩游戲,他總在琢磨如何破解防沉迷模式。
一天,他看到網上有人說可以幫助解除防沉迷模式,便聯(lián)系了對方,并添加其QQ好友。
對方稱,解除防沉迷模式只需15元,可小占轉錢過去之后,對方又以“需要激活”“賬號特殊”等理由要求他轉賬。因急于解除防沉迷模式,小占一次次地拿出自己的壓歲錢和父母親的支付寶轉賬,陸陸續(xù)續(xù)轉賬約1萬余元??沈_子仍然以各種理由要求其繼續(xù)轉賬。小占這才意識到自己遇到了騙子。
欲買賬號卻落得錢號兩空
為了應對防沉迷限制,小程想到一個方法——直接購買向成年人出售的游戲賬號。通過線上交易平臺,小程花費300元購買一個被稱做“死綁”(指原賬號持有者在注冊賬號時填寫的郵箱號或手機號遺失,導致無法修改密碼)的游戲賬號。
然而,付款后沒玩多久,他便發(fā)現(xiàn)密碼被賣家修改了。緊接著,對方再次發(fā)來消息,稱其實自己并未遺失綁定郵箱,隨時可以修改密碼,并威脅其追加付款300元購買綁定郵箱。
小程害怕自己的300元打了水漂,只好乖乖添加對方的微信并轉賬300元。然而,對方收到錢款后并未告知新密碼,還拉黑了小程。
盜取賬號向親友借錢
17歲的小李平日里一有閑暇時間就想著玩游戲。新政策的出臺讓習慣長時間玩游戲的他一時半會兒沒適應過來,于是通過交友軟件認識一個自稱“可以破解防沉迷系統(tǒng)”的網友。
根據(jù)騙子要求,小李將自己的身份證、QQ號、微信號、手機號等信息都發(fā)給了對方。隨后,騙子登錄小李的微信,找他的親人要錢,共計損失近3000元。
騙術揭秘
騙子們通常會在短視頻、微博、貼吧等平臺,以所謂的“官方解綁”名義打廣告,吸引那些渴望暢玩游戲的未成年上鉤。
騙子與受害人取得聯(lián)系后,以賬號使用等為名要求受害人支付相關使用費。
受害者轉出第一筆錢后,騙子會繼續(xù)和受害者溝通,并層層誘導,以各類名目迫使受害者不斷付費,在騙取足夠金額后將受害者拉黑。
防騙提醒
任何聲稱可以“破解防沉迷系統(tǒng)”的行為都是詐騙。
免費解綁只是噱頭。騙子通常會冒充官方,竊取賬號內財產,并將被盜賬號出售,用于進行其他違法犯罪。
家長盡量不要將支付方式和密碼告訴孩子們,加強對孩子們使用手機的管理以及支付寶、微信、銀行卡等支付方式的監(jiān)管。(綜合湖北省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、衡陽市公安局等整理)
(編輯:李金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