邵陽新聞網(wǎng)6月17日訊(記者 張育溪)李撿妹,女,本名李葉萍,1996年出生,家住邵陽市新寧縣一渡水鎮(zhèn)拱橋村新田嶺組。李撿妹出生不滿10天,便被親生父母遺棄,后被養(yǎng)父李煥模收養(yǎng)。
雖然她是一名棄嬰,但她沒有悲觀厭世,不怨天尤人,更難能可貴的是,她有一顆積極樂觀、懂得感恩的心,從小就十分孝順養(yǎng)父一家人。收養(yǎng)家庭生活十分困難,小時候的李撿妹僅讀了小學四年就因為交不起學費而輟學回家務農(nóng),不滿十六歲外出打工,承擔了收養(yǎng)家庭爺爺奶奶、大伯父、叔叔一家6口的經(jīng)濟生活來源。后來,爺爺和三叔相繼病逝,她還操辦了喪事,承擔了喪事全部費用。命運坎坷,其孝心卻感人肺腑。
1996年農(nóng)歷二月,襁褓中的女嬰來到了新家庭里,因為是路邊撿來的,于是大家叫她“李撿妹”,乳名“葉萍”,意思是“一葉飄來的浮萍”。
因為家里窮、負擔重,一家六口人的生活全部壓在養(yǎng)父一個人的身上,交不起小撿妹讀寄宿的生活費。為了節(jié)省開支,讀四年級時,小撿妹只好與別人在學校附近合租了一間低矮陰暗的小土磚房子住,每月三十元的租金。十來歲的小撿妹這時已經(jīng)能做所有的家務活了。星期天的下午,爺爺挑著柴火和米送到租房,并把自己編畚箕賣的錢給她做回家的車費、生活費等各種零用,然后每天的早飯小撿妹就自己做了吃,放學后做午飯、晚飯吃,晚上到學校上自習。
讀完小學四年級后,因為家里實在負擔不起了,成績中上且勤奮好學的小撿妹輟了學。
看到同齡人高高興興地去學校讀書、而自己只能在家與爺爺奶奶父親一起為生計奔忙,小撿妹并沒有流淚。懂事的她很清楚自己的生活境況,但她心底并不屈服于命運。
輟學后,小撿妹就投入到大山里的生產(chǎn)勞動當中,在別人還在任性和撒嬌的時候,沉重的生活負擔卻早早地壓在了她瘦弱的肩膀上。
接下來的四年里,小撿妹除了做家務,還跟著父親種田種地,什么活都干,什么活都能干會干:土里種玉米、田里種稻谷,春種秋收冬藏,什么時候該干什么農(nóng)活,她都能把握著。
2012年元宵節(jié)過后的第二天,小撿妹懷揣著爺爺和父親給她的五百元錢,踏上了南下打工的路。
坐車到了浙江紹興后,她進了一家制衣廠,每天上班十個小時,每個星期休息一天。兩個月后,李葉萍領到了第一個月的一千二百元工資,這是她十六年來第一次靠自己汗水辛辛苦苦掙來的錢。拿著這些錢,李葉萍心里的激動可想而知,想著家里爺爺奶奶都七老八十了,大伯和三叔沒生活自理能力,家里很快就要買肥料種子了……于是,她自己留下500元,寄給了父親700元,并告訴父親除了家里的生產(chǎn)開支,也要給爺爺奶奶大伯三叔姑媽們一點。
此后的每個月,李撿妹一到發(fā)工資這天,都要給父親寄錢,家里的所有開支全部指望著她。每逢端午、中秋等節(jié)日,她還要另外寄錢給親人們,而過年的開銷,也差不多全是她來承擔。這一年她回家過年,還清了家里欠下的3650元的債務。
2017年,三叔娶了妻子并于2019年2月生下了一個男孩,小孩的奶粉、尿不濕之類的費用,基本上都是李撿妹承擔。
爺爺病了,家中沒人照應,李撿妹聽說后連忙趕回家,陪同他到醫(yī)院治療,并在醫(yī)院照顧著老人。
這么多年來,她所掙的錢幾乎都用在這個大家庭上,而自己卻舍不得亂花一分錢,她沒有為自己添置什么好衣裳,也沒有好好過個生日。
只讀了四年書的她,文化程度不高但通情達理、知恩圖報。她至今都不知道自己的親生父母是誰,也不知道自己的出生地是哪里,她把養(yǎng)她成人的這個家當成自己的家,這家的人當做自己至親的人,盡己所能地回報著這個家。已經(jīng)成家的李撿妹肩上擔子更重了,但她沒有放棄、沒有抱怨,她依舊勇往直前,以一顆感恩的心來對待她身邊所有的親人和幫助過她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