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南日報全媒體評論員 朱永華
江蘇天才少女姜萍徹底火了。17歲的她參加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,決賽排名第12!
單看“第12名”,似乎不足為奇,但是放在相關背景下,這個成績顯得光彩奪目、殊為難得——她是全球前30名里面唯一的女選手;獲得較好成績者基本上是來自清華、北大、劍橋等世界名校,而她是來自一所中專學校;全球有數萬名選手參加競答,包括諸多AI智能模型,指導她的老師也曾參加競賽,僅獲得第125名。因此,姜萍成績一經公布,引起了社會驚呼,不少國內名校紛紛表達了破格錄取的意愿。
贊揚和禮遇皆為情理之中,但姜萍事跡所突顯出的社會意義更值得人們深思。
一方面,是教育和成才模式的選擇。通往成功和成才,確有“朝天大路”和常規(guī)模式。但是,不拘一格和個性化選擇也是人生進階的重要選項。人的出身和環(huán)境很難提前選擇,但人生就像一片曠野,并沒有固定的成功路線。教育和成才也具有多種可能性,我們不要被所謂的“輸在起跑線上”所迷惑。“珍惜自己熱愛的東西,不被他人定義”,終有一天你會明白,自己所堅持的就是你想要的人生。姜萍看似“無心插柳”的愛好,無形中讓她多了一項別具一格的未來選擇。
另一方面,是珍視基礎學科的價值?;A學科對于社會進步的作用,具有本質意義和底層邏輯上的寶貴價值。然而,由于發(fā)展基礎學科投入大、周期長、最終結果頗具不確定性,現實中不少人將基礎學科視為“無用之學”。眾所周知,要在數學上取得成就必須常坐“冷板凳”,要進行大量邏輯推理的專業(yè)訓練。能夠選擇它們作為努力方向,投入熱情和精力,實為難能可貴。姜萍是一名中專生,選擇的專業(yè)是服裝設計。但是,她將數學當做自己的愛好,而且喜歡挑戰(zhàn)難題,最終因為這份執(zhí)著和熱愛脫穎而出。當今時代,科技創(chuàng)新引領發(fā)展,發(fā)展新質生產力尤其需要基礎學科領域的突破作為支撐。這也正是社會各界對姜萍高度贊譽的深層意義所在。這里,我們要對和她同樣執(zhí)著熱愛“無用之學”的人、指導幫助她的老師以及阿里巴巴表達敬意。
以普通中專學生的身份獲取全球性競賽佳績實屬小概率事件,以業(yè)余愛好挑戰(zhàn)專業(yè)選手并且逆襲成功殊為不易,但是姜萍的所作所為同樣不失其示范價值。非寧靜無以致遠,真熱愛必有所成——對于剛剛完成高考、正在思考籌劃未來的莘莘學子來說,姜萍所展示的正是最好的“人生一課”。